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走进泰安 > 泰安名人 > 历史名人

柳下惠

    信息来源: 2017-02-13

 

    柳下惠(约公元前720年—公元前621年),展氏,名获,字禽,又字季,春秋时鲁国大夫,曾为士师(掌管刑狱的官)。因食采柳下(今新泰市宫里镇西柳村),遂姓柳氏,谥号惠,称柳下惠。他博文达理,外和内介,以善于讲究礼节著称于世。孟子把他和伯夷、伊尹、孔子并提,称赞他是“圣之和者也”(《孟子·万章下》),“和圣”也就成了柳下惠的美称。《荀子·大略》还记载了柳下惠“坐怀不乱”的故事,于是后人将其誉为作风正派、品德高尚的男子。柳下惠死后,葬在柳下村北,紧濒汶水,历代对其墓都妥为保护,至清代,墓犹高如山陵,俗称“王坟”。至今,柳下祠堂尚存,“和圣故里”、“柳下书堂”古碑依在。

    史载,柳下惠博文达理,外和内介,以善于讲究礼节著称于世。他在鲁国担任士师(掌管刑狱的官),秉公执法,刚正不阿,因得罪权贵,多次被罢官,退居柳下。有人见鲁国权奸当道,正义不伸,劝他离开鲁国,到其他诸侯国施展抱负,柳下惠淡然说:“百姓正遭受祸害,我能坐视不理吗? ”又说:“如果按照正道事奉君主,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? 如果不按照正道事奉君主,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本国呢?”(“直道而事人,焉往而不三黜? 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?”《论语·微子》)他生为鲁国人,为鲁国效命,死后也埋葬在自己的封地,始终不离开自己的父母之邦,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和爱国精神。

    一只名叫“爱爰”的海鸟,飞到鲁国都城东门之外,停落在那里三天没离去。鲁国的权臣臧文仲认为是神鸟,命令百姓以隆重的国家典礼祭祀它。柳下惠听到这件事,说:“臧孙处理政事超越礼节的界限了。祭祀是国家的重大礼节,而礼又是政事成功的依据。所以要慎重订立祭祀制度作为国家的常法。无缘无故增加祭典,这在处理政事上是不适宜的。祭祀的原则应是:制定大法而施政于人民的,就祭祀他;鞠躬尽瘁,拚死勤于王事的,就祭祀他;以殊勋首功立国安邦的,就祭祀他;能抵御特大灾难的,就祭祀他。如果不是这类情形,就不在祭祀之列。”他还说:“现在海鸟飞来了,臧孙自己不知道它的来历而去祭祀它,还规定为国家的祭典,很难说这种行为是仁德和智慧的。有仁德的人能公正论定人的功德,有智慧的人能明察事理并且正确处理各种事物。海鸟没有功德而祭祀它,这不是仁德的表现;自己不知道情理又不去请教别人,这不是智慧的态度。现在也许是海上有什么变故吧?那些靠近大河大海的鸟兽,常常会预知灾难而加以躲避啊! ”事实果如柳下惠的预料,这年,海上多次出现大风暴,冬季气候温暖异常。臧文仲听到柳下惠的批评,深感愧疚,说:“这确实是我的错误。季子的话,不可不作为准则记下来。”于是吩咐史官把这事记在简书上,分送司马、司徒、司空。

    鲁僖公二十六年(前634)夏,齐孝公欲继承其父齐桓公的霸业,借口鲁僖公曾帮助公子无亏,便趁鲁国连年灾荒之际,侵犯鲁国北部边境。消息传来,鲁国震恐。鲁僖公派柳下惠之弟展喜去慰劳齐兵,出发前,让他向柳下惠请教劳军的辞令。正闲居柳下的柳下惠非常关心国家的安危。同时对齐孝公的目的了如指掌,说:“齐军攻打我们,只不过是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罢了。”便授辞令给展喜。

    按照柳下惠的授辞,齐军还未进鲁境,展喜便出境迎接,谒见孝公,献上劳军的礼品,说:“我们国君听说您亲自前来,将要驾临我国,所以派我来慰劳您的部下。”孝公问:“鲁国人害怕吗?”展喜答道:“无知的小人才害怕,有见识的君子却相反。”孝公问:“鲁国府库空虚,民穷财尽,田野里不见五谷蔬菜,你们依靠什么不害怕呢?”展喜趁机说:“依靠成王的命令。从前,我国的始祖周公,贵国的始祖太公,是周王室的两位最有力的助手。他们俩团结一致,辅佐成王。成王尊重他俩的功劳,叫他们订立盟约,说‘鲁齐两男,世世代代,子孙们都不要互相侵犯’。这誓命盟约都珍藏在盟府,由太师掌管着它。贵国先君桓公所以联合诸侯,有不团结的就通过会盟来调解,纠正诸侯的错误,避免他们的灾祸。这都是明显地继承太公的职责。您继位后,诸侯都把希望寄托在您身上,说:一定会继承桓公的职责。我们鲁国因而不敢聚众防守。大家都说,难道齐侯即位才九年,就背弃先王的命令,废除太公的职责吗?那怎么向太公、桓公的在天之灵作出解释呢? 有见识的君子认为您一定不会这样。他们就是靠这些而不害怕的。”一席话,不卑不亢,有理有节,说得齐孝公哑口无言。齐军未入鲁境而班师,鲁国因而避免了一场战祸。

    后人写诗赞柳下惠的才智:

    北望烽烟鲁势危,片言退敌奏功奇。

    臧孙不肯开贤路,柳下仍淹展士师。

    《荀子·大略》载:柳下惠夜宿郭门,一女子投宿。柳下惠见她衣服淋湿,怕她受冷,就用自己的衣服把她裹在怀里。二人坐了一夜,没发生任何非礼行为。“坐怀不乱”的柳下惠因而成了作风正派、品德高尚的男子的代名词。

    柳下惠在朝廷做官,就为民请命。退居柳下,则招授生徒,传授文化礼仪,深受世人爱戴。他死后,弟子们要著文悼念,为之议谥号。柳下惠之妻说:“要赞颂他的品德吗?你们就不如我了解的深了。”她亲自撰写了一篇诔文,结尾有“夫子之谥,宜炎惠兮”两句。弟子们读后,都认为这篇诔文最能概括先生的品德,没有谁能改动一字(见《列女传》)。

    晚于柳下惠约百年的孔子,极赞柳下惠之贤。他说:“臧文仲大概是一个白占官位的人吧?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士,却不起用他做官。”(“臧文仲其窃位者与?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。”《论语·卫灵公》)又说:柳下惠,少连被迫降低自己的意志,屈辱自己的身分,但说话合乎伦理,行为经过思虑,他们就是这样的。”(“柳下惠,少连,降志辱身矣,言中伦,行中虑,其斯而己矣。”《论语·微子》)战国时的儒家大师孟子又把柳下惠和伯夷、伊尹、孔子并提,称赞他是“圣之和者也”(《孟子·万章下》)。因而“和圣”成了柳下惠的美称。

    柳下惠死后,葬在柳下村北,紧濒汶水。由于敬其为人,历代对其墓都妥为保护。秦始皇统一六国时,曾下令:“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,杀无赦。”(《战国策·齐策》)至清代,墓犹高如山陵,俗称“王坟”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2)泰安知县曾三次整修,在四周立有界石,为防汶水冲啮,在墓南、西、北各筑土堤,东南垒石坝三十丈加以保护,并植杨柳千株,使柳下“碧玉千树,青丝万条”的古风重观。清代陈延庆作《柳下惠墓》诗道:

    身逸谁为谥,妻贤洵足多。

    史留书筮语,垄乏采樵歌。

    大道今知矢,春风此更和。

    苍茫酹杯酒,古碣几摩挲。

   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1999-2017 Tai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

鲁ICP备05015115号 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29号

“中国泰安”政府门户网站 泰安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