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走进泰安 > 泰安风物 > 古镇名村

大汶口

    信息来源: 2017-02-23

  

   位置面积  大汶口镇位于区境南部,镇机关驻大汶口新城街,距泰安城26.5公里。北与满庄镇为邻,南隔大汶河与宁阳县相望,东与房村接壤,西与马庄镇相连。面积97平方公里。104国道、京沪铁路、泰汶路贯穿全镇。


   建置沿革  大汶口之名始见于明代,因地处柴汶河与大汶河汇流交叉口,古为渡口,故名。镇境,1912年属泰安县汶阳区。1928年属第八区。1938年属汶口区。1939年属泰西县。1942年改属泰宁县。1948年为泰西县临汶区。1949年6月撤销泰西县,复归泰安县,10月又改属泰宁县,同年撤销泰宁县,复归泰安县。1951年改为第七区。1953年改建大汶口镇。1958年改为大汶口人民公社。1984年6月改为办事处。1985年复建大汶口镇。镇以机关驻地村得名。2000年,全镇辖48个行政村,44个自然村。总人口7.77万人,人口自然增长率3.3‰。


   自然资源  境内东部为丘陵,其余为平原。海拔84.2--141.5米。土壤以褐土为主,次为黑土和沙土。矿藏主要有石膏、钾盐、硫磺、石灰石、黄金和石油等,其中石膏储量75亿吨。地下水量丰富,为泰城用水主供地之一。土特产品有上泉鸭蛋、大汶口花生。名胜古迹有大汶口文化遗址、文姜台等,其中大汶口文化遗址系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。遗址位于大汶口村西南、汶河两岸,面积0.83平方公里,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1959年兴建津浦复线时发现,后经三次发掘,清理墓葬133座。出土文物有土红、灰、黑、白和绘声绘有美丽彩色花纹各类陶器1000多件,还有大量精制石器、骨器等。文姜城遗址系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大汶口村东北500米,东南部靠近汶河。属战国至汉代遗址,出土文物有盆、罐、瓮豆、板瓦等。大汶口山西会馆,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大汶口镇南门里路西侧,是清朝云集大汶口做生意的山西人所建。会馆坐西朝东,分南北两院,北院为关帝庙,遗址南院为戏楼院,基本完好。汶河古渡遗址,位于大汶口村东南,为古渡口,系泰安县旧八大景之一。大汶口古石桥,位于大汶口村东南,为古渡口,系泰安县旧八大景之一。大汶口古石桥,位于大汶口镇西南,系清雍正年间,粥店著名石匠姜桂松义修。时人感其义,立碑以记其事,并题为“姜公桥”。全桥65孔,长221.8米,至今仍有两岸行人过往。


  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  1978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460万元。2000年为3.77亿元,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得分别为49.6:23.1:27.3。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708万元。居民储蓄余额1.1亿元。农民人均纯收入3004元。


   农业,2000年耕地7.89万亩,农作物播种面积9.51万亩,其中粮食作物3.58万亩,粮食总产4.8万吨;经济作物5.93万亩,油料、棉花、蔬菜、瓜类总产4.8万吨,果品产量1.23万吨。大牲畜存栏2938头。水产品产量10吨。


   工业企业,以建材、石膏资源开发、建筑安装、服装加工、钢铁铸造为主。主要企业有大汶口石膏板、纸面石膏板厂、带钢厂、服装厂等。年上交税金30万元。1998年,被泰安市命名为乡镇企业明星镇。


   民营经济,有大汶口商业城和建材、蔬菜、服装、茶叶、副食、家具专业批发市场6处和个体私营商业街8条,专业村26个,个体工商业户5637家,私营企业35家。


   外向型经济,有三资企业1家。利用外资40万美元,年出口总额44.38万美元。商业从业人员1.93万人,贸易额5.84亿元。

 

   社会事业,2000年,有小学22所,在校生4132人;中学3所,在校生3359人。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和镇一中分别为省、市级规范化学校。全镇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480人,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,工程师14人,高级农艺师3人,农艺师19人,会计师23人。镇医院1处,村卫生室48处,其中39处达到甲级卫生室标准。全镇计划生育率100%。
   近年来,该镇先后被评为泰安市计划单列镇、泰安市小康镇、省级中心镇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1999-2017 Tai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

鲁ICP备05015115号 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29号

“中国泰安”政府门户网站 泰安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