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走进泰安 > 泰安风物 > 轶闻掌故

一张图片造就一片景观

    信息来源: 2017-02-16

 

   “婉约风姿少女身,纷纷雨雪入年轮。青山不老人寻遍,已逝花容有泪痕。”

   这首诗写的就是郑孝民发现的泰山姊妹松,而写这首诗的人正是“诗书画三绝”的范曾教授。

   1987年夏,著名画家范曾来泰山,郑孝民有幸作陪走到大众桥,范曾问:“老乡,你这些年在泰山有什么作为?”范曾江苏南通人,二人自然以老乡称之。郑孝民便将发现并命名姊妹松始末描述一番范曾听后击节感叹,说:“哎呀,值得一赞!”遂作诗一首之后,郑孝民去北京范曾家,老范高兴,光膀子将此诗写成斗方,落款为:  “丁卯夏题孝民同志所发现并命名之姊妹松抱冲斋主范曾”。  

   这对姐妹松成为了泰山的标志性景观。发现的始末,得从30年前说起。

   1978年秋天,泰山作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风景文化名山,市里决定出一本《岱宗画册》,对外宣传、要求拍好老景点,发现新景观。7名遴选出的摄影专家携机入山,岱下摄影界名入老郑当仁不让地参与其中,风餐露宿,悬崖陡壁,道不尽的辛苦。但是,老景点早已拍得烂熟,如何拍出新意?挖掘出新景点,新内涵?这真是个难题8月21日上午,这天去后石坞,就在大家几乎丧失信心的时候,郑孝民独辟蹊径,独自一人选林场小径向后山纵深探索。草深及胸,打草蛇惊,兔逝狼蹿。当面对万丈深渊无路可寻与大部队会师时,只好返回九龙岗,身系腰绳,想从山梁上去后石坞娘娘庙(即青云庵)。然而山梁下也是陡壁,他已下滑30多米,猛举首回顾东南——乱石岗上,两株依依相倚的松树,干挺拔,枝繁茂,且树冠美轮美奂,真乃“藏在深闺无人识”,凭着多年的摄影经验,郑孝民一眼断定这个景点非同一般。

   他重新攀援上来,选好角度。他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表:ll点18分,还有两张底片,抑制住扑腾扑腾直跳的激动之心,咔嚓咔嚓按了两下快门。此时此刻,追求过程中所遭受的一切危险、辛苦、饥饿,统统被抛到九霄云外,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自豪感和满足感。

  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,将这两株青松命名为“泰山姐妹松”,为泰山增添了一重量级的新景观。当年,山东画报社出版“泰山姊妹松”挂历,大众日报画刊除刊发了3巨幅姊妹松图片外,还登载了泰山姊妹松传说。由是,郑孝民蜚声国内外。

   郑孝民记下了这个特别的日子:l978年8月21日。

   第二年,也就是1988年9月5日,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前来考察泰山,郑孝民照例跟随报道。这天晚上8点多,胡耀邦兴致颇高,欣然为大家题词,先后为身边的保安人员题词“人民卫士”,为宾馆服务人员题词“为人民服务”……一直在旁边拍照的郑孝民也请胡耀邦题词。胡耀邦便说道: “你是记者,给你题‘人民喉舌’”。话音刚落,郑孝民却说, “不,请您给我题‘泰山姊妹松’五个字吧!”胡耀邦十分诧异,但在听了郑孝民的详细解释后,非常高兴,称赞说:“你对泰山有贡献啊,值得一题!”遂挥笔题写了“泰山姊妹松”五个大字。

   姊妹松似乎演绎了一个神话,自它被发现后,短时间内便“走”出泰安、“走”向全国、“走”向世界。1982年由上海友谊出版社发行的近50万册姊妹松单张年历,使泰山姊妹松为更多的人们所知晓,好多外国游客也纷纷慕名前来  睹姊妹松芳容,来采风的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泰国等国家的摄影团也络绎不绝。直至今天,在大江南北旅游的人们,还会不经意间在某个城市的宾馆屏风上、某个农家小院的迎宾墙上,发现姊妹松的身影,由此可见,泰山姊妹松的形象是何等的深入人心、对于郑孝民来说,这是一种褒奖,更是种肯定。

   姊妹松的发现是郑孝民生中最大的荣耀。他说,当初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做这件事,但没想到后来的发展使得意义更为深远,超乎意料,自己一时的辛苦无意中为泰山的自然文化注入新的内容,增加了新亮点,这让他倍感欣慰。
 

 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1999-2017 Taia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

鲁ICP备05015115号 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029号

“中国泰安”政府门户网站 泰安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